对此,范小平解释说,主要原因是春节期间工厂开工不足以及成品油供大于求造成的。
俄罗斯大陆架面积超过60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大洋大陆架面积的21%。美国除俄罗斯外,北极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美国阿拉斯加北坡,那里已发现了78个油气田,其中22个在波弗特海。
1988年,阿拉斯加北坡陆上和海上的石油开采量超过1亿吨,累计产油达到23.5亿吨,包括9个海上油田的1.7亿吨。外国学者对俄罗斯北极大陆架油气资源量的估计要比俄本国学者低,这大概是因为大部分俄罗斯地区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不易获得,并且俄罗斯和国外学者对于计算储量所运用的评价方法不同。2011年,法国道达尔公司入股诺瓦泰克公司。而包括加拿大海盆和其他一些之前由于厚冰层和缺乏有效技术而不能施行地震勘探的北冰洋大陆坡和深水区域,近年来,得益于新取得的地质物探数据,被发现有巨大的含油气潜力仍然没有有效的方法控制并清理海冰中的石油泄漏。
显然,俄罗斯企业一直是大力开发北极资源的推动者,因为俄罗斯石油公司在该地区有41个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许可证。格陵兰是油气企业关注的重点,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资料显示,格陵兰的油气资源总量达500亿桶。其固体状态也非常不稳定,从高压低温的海底运至常温和常压环境下的地面极易分解挥发,最后只留下一滩水。
可燃冰不是液体和气体,发掘不能实现自喷,而且因为埋藏在深海域,是低温与高压的共同产物。曾有日本科学家估算,日本周边海域的可燃冰总含量可能达到7.4万亿立方米,相当于日本全国100年的天然气消耗量。钻探试验了整整一年后才初次获得成功,花费的代价可谓高昂。可燃冰本质上是甲烷在低温高压环境下与水产生的结合物,不可能像石油开采那样自喷流出。
目前世界上开采可燃冰的三种方法,热激化法、降压法和注入剂法,都要么技术复杂成本高昂,要么推广价值不大,无法用以解决大规模作业。其实,日本试验所付出的代价远不止于此。
实验表明,1立方米可燃冰燃烧后能释放出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值。日本要凭借可燃冰开采摇身而变为资源大国,还只是一个梦。其效果有多理想,可想而知。然而,可燃冰的商业化开采,却未必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国内有专家为此发表评论,称日本凭借这次试验成功,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海底可燃冰采掘技术的国家,并有望以之为标志通过开发海洋成为资源大国。即使如此,日本也自称需要进一步完善技术,这表明与完全掌握海底可燃冰采掘技术还有距离。然而,一场罕见的9.0级地震,不仅给日本经济带来强震,也引发日本国内强烈的反核浪潮,54座核电站被迫强制关停。可燃冰的商业开发利用,至少还要再等10至15年。
存在于大洋深处和地球永久冻土区的可燃冰,预测储量是现有天然气、煤炭、石油全球储量的两倍,是常规天然气的50倍。可燃冰因此被称为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之后的第四代能源,被公认为后石油时代首选替代能源。
日本的这次试验采用的降压法,也没跳出既有框框。正因为如此,国内油气专家认为,可燃冰虽然储量巨大,但开发利用是一个涉及甚广的系统工程,堪称世界性难题。
从报道看,日本这次成功从近海地层蕴藏的可燃冰中分离出甲烷气体,整个过程似乎只花了约4小时。日本面临能源饥渴,世人皆知。这断言言过其实,也言之过早。惟其如此,3月12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成功从近海地层蕴藏的可燃冰中分离出甲烷气体,受到世界的瞩目。所以日本方面表示,这次试验成功也只是为2016~2018年度实现可燃冰的商业化开采迈出了重要一步。无疑,日本的试验成功,远不意味着商业化开采条件已经具备。
日本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着手研究可燃冰,去年2月更启动了可燃冰钻探试验作业。而且,可燃冰以沉积物的胶结物状态存在,对海底下的沉积物强度起着关键的作用。
诚然,日本拥有巨大的可燃冰储量,埋藏范围几乎遍及从北海道到冲绳的海域。实现商业化开采可燃冰,尤其回避不了成本问题。
强烈的能源饥渴,促使日本把目光投向海底沉睡的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这不足为怪。原有54座核电反应堆,燃铀反应堆提供的电量占了全日本总发电量的30%,是日本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不可缺少的依赖。
如此诱人的储量,确实为日本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环境保护,也是可燃冰开采绕不过去的问题。可燃冰一旦得到开采,单是海底的储量就够人类使用1000年如此诱人的储量,确实为日本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
即使如此,日本也自称需要进一步完善技术,这表明与完全掌握海底可燃冰采掘技术还有距离。原有54座核电反应堆,燃铀反应堆提供的电量占了全日本总发电量的30%,是日本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不可缺少的依赖。
日本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着手研究可燃冰,去年2月更启动了可燃冰钻探试验作业。国内有专家为此发表评论,称日本凭借这次试验成功,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海底可燃冰采掘技术的国家,并有望以之为标志通过开发海洋成为资源大国。
可燃冰不是液体和气体,发掘不能实现自喷,而且因为埋藏在深海域,是低温与高压的共同产物。而且,可燃冰以沉积物的胶结物状态存在,对海底下的沉积物强度起着关键的作用。
可燃冰因此被称为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之后的第四代能源,被公认为后石油时代首选替代能源。实现商业化开采可燃冰,尤其回避不了成本问题。所以日本方面表示,这次试验成功也只是为2016~2018年度实现可燃冰的商业化开采迈出了重要一步。惟其如此,3月12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成功从近海地层蕴藏的可燃冰中分离出甲烷气体,受到世界的瞩目。
日本的这次试验采用的降压法,也没跳出既有框框。存在于大洋深处和地球永久冻土区的可燃冰,预测储量是现有天然气、煤炭、石油全球储量的两倍,是常规天然气的50倍。
曾有日本科学家估算,日本周边海域的可燃冰总含量可能达到7.4万亿立方米,相当于日本全国100年的天然气消耗量。日本面临能源饥渴,世人皆知。
环境保护,也是可燃冰开采绕不过去的问题。无疑,日本的试验成功,远不意味着商业化开采条件已经具备。